本报讯 钛碎料经球磨机研磨、分离、烘干、过筛,生成状如水泥的粉末。这个粉末就是钛粉,应用于3D打印。9月12日,记者在兴化经济开发区的泰州思锐增材技术有限公司,目睹了该公司试产场景。
“这是新建成的第11家科创企业。”市科创中心负责人介绍,自去年8月第一届科创大会以来,我市共有11个科创项目建成投产或试投产。
思锐增材是由南方科技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严明及其团队创建,是南科大嘉兴研究院孵化成立的全国钛合金绿色3D打印企业。2024年8月,经我市招引、在兴化丽泽基金的支持下,项目在我市租赁厂房建设。规划投建500台(套)球磨机等生产设备,一期新上100台(套)球磨机等设备。根据产能设计,1台(套)球磨机年可生产1吨钛粉,一期全年可生产100吨钛粉,年可创产值4000万元左右。项目全部投产,年创产值2亿元。
“我们的核心创新是自主研发的金属冷整形制粉技术,实现了钛、钛合金颗粒废料、钛屑料的有效循环利用、变废为宝。”泰州思锐增材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胡小忠说。传统钛粉生产工艺,包括切削加工、铸造、热轧冷轧等,其加工效率低,成本高,产生废料多。而思锐增材的冷整形制粉技术,是在常温下对金属材料进行塑性变形,通过物理作用改变材料形状,不需要加热,既能提高材料的精度和性能,又能减少能源消耗和材料浪费。该技术以钛、钛合金的边角料为原材料,经粉碎后直接球磨,从而在原料和制备上降低成本,增加了利润空间,提高了市场竞争力。
“自今年2月正式投产以来,产品认可度持续提升,产销量逐渐增加。”江苏一瑞达复合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彦伯说,公司正建设第二条自动化生产线。在该公司产品展厅,一方方“纸片”隔在锂电池之间,这就是其研发生产的新型纳米硅复合隔热防火材料。该材料利用了抑制热传导、阻挡热辐射、阻隔热对流的隔热原理,核心技术在于引入了团队研发的石墨烯、热辐射遮蔽微粉、高温抑制剂等纳米材料,使其即便在800℃的高温下,仍具有极低的导热系数,高温隔热效果优异。目前主要应用于新能源锂电领域,为动力电池、高端储能电池提供电芯间热防护,可有效防止电芯热失控,大幅提高安全性。
一瑞达纳米硅复合材料项目,是中科院苏州纳米研究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。2024年7月,江苏一瑞达与泰州天使基金、兴化丽泽基金顺利签约,完成天使轮融资。2025年2月,首条生产线设备通过调试并稳定运行,正式投产。该公司PCT国际专利获得美国、韩国授权,产品在多家终端主机厂和电池厂客户通过测试。预计实现年产100万平方米,年产值1.5亿元,年纳税约800万元。明后两年拟扩建8条自动化产品生产线,预计实现年产400万平方米的产能,年产值4.8亿元,年纳税约2800万元。
据介绍,益谷气全谷物浓浆是首个建成投产的科创项目。该项目独创湿法超细粉碎与轻发酵工艺,解决谷物饮料中“零添加”和“全利用”难题。糖代谢异常人群特膳淀粉基项目,首创新型绿色制造工艺,攻克低GI产品口感与功能平衡的行业难题。
“这11个科创项目,未来都将成为行业细分领域的‘小巨头’。”市科技局负责人表示,与传统产业相比,科创产业项目具备更强的技术创新能力、更突出的人才优势、更开放的合作能力,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。它们不仅丰富了我市科创产业版图,更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科创动能,成为区域未来发展的重要引擎。
科创项目虽潜力大,但起步阶段都需要产业基金的支持。为促进科创项目引育,一方面,我市组建科创项目招商专班,在无锡、南京、沈阳等地布局离岸创新中心;另一方面,设立丽泽基金、新质生产力科创基金,并与省产研院合作搭建“重大项目拨投结合资金池”,同时联动新材料战新基金、航空航天基金等,构筑起科创产业基金矩阵,为项目落地筑牢基础。
目前,我市正全力推进今年8月科创大会新签约的12个科创项目的落户工作。
特约记者 顾日升 通讯员 周如君 马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