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讯(特约记者 顾日升 通讯员 张文干 董淑萍 梅立成)近日,戴窑镇窑南村千亩低滩田上,70兆瓦渔光互补发电项目完成桩基工程,上面将架设用于发电的太阳能板,所发电接入国家电网。
“这就是‘渔光互补’项目,水下养鱼、水上发电。”戴窑镇党政办主任丁小兵说,低滩田位于窑南村南,面积1000多亩。该项目从根本上解决了这片低滩田生态、高效利用的困扰,让村里从困境走向光明。
这片曾沉睡四十年的低效滩田正焕发新生机。上世纪80年代,村里将基础较好的300亩地带开发为零散鱼塘,以每亩150元的年租金承包。但因设施落后、分散经营,逐渐沦为“转包游戏”,村民收益微薄,村集体租金长期拖欠。
转机始于2021年的系统整治。借助泰州市、兴化市两级扶贫资金,村里完成迁坟清障、水系整治,将零散塘口整合为700亩连片水面。然而生态养殖招租仍遇冷,租金仅三四百元。直至引入常州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,并与市城投公司共建的渔光互补项目,联合投资3.5亿元,建设装机容量70兆瓦,年均发电量约1.08亿千瓦时,实现生态价值跃升。
据介绍,该项目实占面积800亩,年亩租金为1600元,总收益达128万元,且每五年租金递增10%。“目前,配套升压站、开关站等建设用地正在审批中,审批一通过即启动升压站、开关站建设,建成后即并网发电。”常州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薛剑锋说。
“这不仅是经济账,更是生态账。”丁小兵说,为实现“渔”和“光”的互补,窑南村已与项目方达成初步意向,在项目建成后可倒租水面,发包养殖喜阴怕光、高附加值的鱼种。实施虎头鲨与螃蟹、龙虾、泥鳅、黄鳝等“深居简出”的特种水产品混养。除去桩基占用面积,仍有500亩净水面,又可为村里新增不少集体经营性收入。此外,渔光互补太阳能发电项目,还是高回报的“无烟工厂”,并网发电后,可为戴窑镇带来一定的财税收入。
资金活水激活乡村振兴引擎。2022年初,凭借渔光互补项目,窑南村荣获泰州村级集体经营收入增幅第一名。“有了稳定的收入支撑,我们也能放开手脚建设村庄、发展村级经济。”窑南村党总支书记周银说,年初,村两委会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,将为村里60岁以上村民代缴30万元城乡居民医保,并积极推进跨县道路联通、三产融合项目申报。